close

感謝分享~~~

 

充滿美麗與哀愁的人生

《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》

《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》是劉墉目前最新力作,在這本書中劉墉暢談憂鬱、悔恨、殘破等人生中的哀愁,也論自信、理想、超越、快樂等人生中的美麗。每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充滿哀愁與美麗。端看你用如何的心態去面對,甚而將每一種哀愁轉換成美麗。若心態不正確人生中的美麗也會變成哀愁的。劉墉在此書中灌輸讀者一些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認同的觀念。很值得讀者一閱,以下略舉幾個篇章為例:

 

〈談悔恨〉「從小到大,總聽到要人回頭這句話,好像一回頭,事情就能化解、仇怨就能消除,錯誤就能補償。」然而劉墉在此篇中灌輸我們一種不回頭的觀念,人生路上有很多事一但錯過就不再,一但失誤也終難挽回了。

所以劉墉告訴我們「我們可以轉身,但是不必回頭,即使有一天,你發現自己走錯了,妳也應該轉身,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,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錯了。」

不是嗎?人生路上並不允許我們不斷地惋惜、悔恨。如此的結果只可能將未來美好的前程也忽略了,又錯過可以把握的機會,如此人生註定一輩子可能都在懊悔。所以一但錯了就勇敢地面對進而改過,因為已經發生的事即使內心悔恨也於事無補,所以何不勇敢向前走呢?

 

〈談殘破〉「一個只能接受完美的人,他看到的總是殘破,所以總會受到殘破的傷害,相反的,一個能欣賞殘破的人,看到的都是美,因為他從殘破中見到美,所以這世間反而無處不美。」

 

〈談樂觀〉中要我們換個角度看事情,凡事皆是多方面多角度的,是喜是悲端看個人觀看的角度。劉墉在此章中舉了許多的例子告訴讀者,人的心態能使同一件事產生迥異結果,若能常以樂觀的角度面對事事物物,則短暫的人生必定充滿樂趣的。

 

〈談身教〉中希望人人拿孩子當我們的鏡子「時代在變、眼睛在變、心情在變、心靈在變,年輕人是一面鏡子,站在鏡子前面,看到的是我們自己,以及那鏡子四周的鏡框。」

孩子最容易接受新的事物、新的觀念,所以當孩子反映出什麼也代表身為長輩的我們帶給孩子什麼?若孩子行為不當,除譴責社會的影響力之外,家長也難辭其咎。

〈談本分〉演什麼我必須像什麼,因為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呀!「人的可愛,甚至說『人的不凡』就在於他知道自己的責任,知道自己的『角色』,也可以說『知道要演什麼,像什麼』」。

所以上班時即使心情再不好,他必須戴起笑容面對工作。因為這是我們的本分,有些人總會將自己的情緒帶到職場上,影響了自己也殃及週遭,這是不對的。

 

〈談逼迫〉「一個人不被逼,不被環境逼、理想逼,怎麼可能衝得久,又怎麼可能成功?」所以人應該將壓力轉換為動力。然而現代的人抗壓力低,父母總是說不可給孩子太多的壓力,孩子想怎樣就怎樣,殊不知「愛之適足以愛之」,如此造成青少年僅懂享樂不知付出,抗壓性也低,其實人生路上適當的壓力是必須的,因為壓力能使我們更為勇敢向前奮鬥呀!

 作者:汪淑珍【親民工商專科學校專任講師】

(書評雙月刊51期第34-36)

Fan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zabe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