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呷飽未」和「來呷飯」
【前言】這是一位朋友傳給我的網路文章,我並不知道出自何處,所以無法先徵得原著者的同意就PO在部落格中…;主要是覺得文中的內容是一種提醒與教育,所以很想分享給大家!如果知道這篇文章的原出處的朋友們請告訴我,好向著者致意;另外相信作者能見諒,我真的相信好東西能分享給好朋友是很棒的!
嬸嬸的父親有三個女兒,分別嫁在相隔不遠的鄉鎮,有一天,這個父親心血來潮,想去看看三個女兒。
他在早上十一點的時刻來到大女兒家,大女兒正忙著做午飯,離吃午餐的時間尚有一個小時,老人家坐了一會兒,起身到二女兒住處。

離開二女兒家,來到小女兒家時已是下午一點過後,小女兒正是我嬸嬸,她得知父親剛剛去了二姊家,心想他必定在那兒吃過飯了,於是沒有開口詢問父親吃了沒,盡是閒扯些雜事 。
這個餓著肚子的老人,回到自己的家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,獨自到菜園摘了一把豆子,自己炒了吃,沒想到三個女兒的家各繞一圈, 連頓飯都沒得吃,唉,真的是「三個女兒卡輸一把菜豆子」。
事後,老人提起此事,不忘告誡女兒們,下次有人在吃飯時間來訪,要請人家「來呷飯」,而不是問他:「呷飽未?」
聽了這個小小的典故之後,我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吃飯時間到隔壁嬸嬸家,總是開來就說:「來,來吃飯!」嬸嬸說得沒錯,「呷飽未」和「來呷飯」同樣都是請人家一起來吃飯的一句話,後者讓人感受到主人更多的熱誠,同時對於造訪者亦是個好台階。
簡單的一句話,就因表達方式的不同,產生不同的結果。
一句好話的學問,的確可以從生活中去學習的,不是嗎 ?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閱讀這篇文章時,我一直回想媽媽的待客之道……
我媽媽只要看見吃飯時間來訪的客人時,一定立即多擺一付碗筷餐具,並且說:『一起來吃飯!』(鬥陣來吃!)或(作伙來吃!)如果客人說吃飽了,媽媽就會補一句:『吃飽了沒關係!來吃巧的啦!作伙來!』客人通常就不推辭了!